廊坊:旧址“新”家好风景

发布时间:2019-09-11 11:05:25      来源:河北新闻网
摘要:  近年来,廊坊市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市民居住环境越来越好。 陈童摄  日前,走进廊坊市区华秋里小区,顿觉神清气爽——平坦的路面宽阔...
  近年来,廊坊市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市民居住环境越来越好。 陈童摄
  日前,走进廊坊市区华秋里小区,顿觉神清气爽——平坦的路面宽阔整洁,从里到外粉刷后的楼体焕然一新,单元楼防盗门增设了门禁系统,新规划的车位上,机动车停放整齐有序;每个单元门前,都有居民自发摆放的绿植、花草,微风拂过,淡淡的草木清香在空气中流动,沁人心脾……很难相信,这是一个有着近30年“历史”的老旧小区。
  改换新颜的老旧小区远不止华秋里一个。廊坊市自2010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现已改造老旧小区303个,改造面积405万平方米,其中市主城区老旧小区有219个,改造面积达316万平方米,为提升百姓幸福指数、改善城市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
开发区憩园小区改造现场。 王卫国摄
 
  ●关注民生,资金用在“刀刃上”
  “我们小区也在今年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内,预计到10月底,咱就能住上‘新’房子了!”家住廊坊市人民医院宿舍北楼(群华里北区)的李玉强老人近来格外开心,每天傍晚下楼散步时,他和老邻居聊得最多的就是这个话题。“我的一位老同事住在亿合社区创新里小区。他告诉我,他们小区2015年5月份改造完毕,改造后的小区焕然一新!用不了多久,咱这小区也会‘改头换面’,那时候,咱这日子就更舒心了!”
  老旧小区改造一直是百姓关注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记者从廊坊市住建局获悉,目前,全市老旧小区本年度改造工程的72个项目全部启动,市主城区3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陆续开工。主要改造内容包括安全问题改造、居住功能提升及环境治理。围绕安全问题,将集中解决安全设施、服务设施、公共设施和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围绕居住功能提升,将大力优化和完善各项设施,补齐功能短板,包括房屋修缮、规范楼内管线、给水管网改造(二次供水和引表出户)、排水管网改造、安装健身器械、划设停车位、安装监控系统、增设无障碍设施、创办邮政服务场所等;围绕环境治理,将大力整治环境卫生,提升绿化水平。
  记者从廊坊市住建局老旧小区改造办公室(以下简称“旧改办”)了解到,从一开始,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就着力解决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尤其是细节。
  “这一点我们深有体会。”创新里小区居民王建强告诉记者,“改造前,我们小区的路面坑洼不平,小操场上没有健身设施,地下管网老化,部分房屋漏雨;改造时,相关部门首先给大伙儿解决的就是这几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听取居民意见,完善了更多基础设施。”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老旧小区改造必须向老百姓最关注的点发力,将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廊坊市住建局主管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副局长李金龙说。
图为9月3日,廊坊市区华兴里供电小区改造现场,工人正在刷新楼道墙壁。 贾珺摄
  ●多方共建,群众支持是关键
  每个老旧小区的基础、条件、情况都不一样,到底应该怎么改?
  按照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廊坊市出台了《廊坊市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方案》,制定了改造总体规划,同时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分管此项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主管领导为成员的廊坊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市重点工程。
  在具体工作中,廊坊始终坚持“先民生后提升”的原则,改什么、改到什么程度,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与此同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各相关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人员一起,以走访居民、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市眼科医院宿舍排污管道老化,加上外围房地产开发,导致该栋楼的30户居民一直受到污水无法排放的困扰。2016年,这栋楼被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旧改办工作人员深入现场,实地调研近一周,在居民的启发与帮助下确定了解决方案,污水排放等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银河北路办事处西后街社区的爱民道综合楼由于年久失修,阳台外挂大理石风化严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2017年,这栋楼被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旧改办会同银河北路办事处多次实地调研,最终顺利拆除外挂大理石,并做好了外墙保温。去年年初,旧改办工作人员到该楼回访时,居民们表示“特别满意”。
  今年,廊坊市总结往年工作经验,更好地坚持“先民生后提升”原则,同时,将群众工作做得更超前、更细致、更扎实,相关部门之间合作更高效、联系更紧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正稳步推进。
市区津元里小区改造现场。 周禹佳摄
  ●建管结合,旧址“新”家有颜值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不断深入,相关物业管理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廊坊市住建局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展开相关探索,从多个角度加强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如与各街道办事处共同指导老旧小区成立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或业主自治组织,并根据小区实际情况,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市场化物业服务、业主自治等管理模式,巩固改造成果。
  在此过程中,一些老旧小区的自治水平正在明显提升。
  银河北路办事处康宁街社区老服装厂楼于前年改造完毕,受益居民达百余人。大伙儿珍惜改造后的环境,在办事处及社区“两委”指导下,于前年下半年选出3名热心且有一定威望的居民,负责小区物业管理。直到现在,小区环境和刚刚改造后相差无几,甚至更好,居民们不无自豪地说,这叫“旧址‘新’家有颜值”!
  “这个小区原有一间门卫房,出租后每年有万余元收入,都用来维持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各项开支,资金去向定期向居民公开。”银河北路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3位物业负责人都是义务工作。整体来说,他们的物业管理工作进行得不错,我们正在积极推广这种居民自治模式。”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提倡‘三分建,七分管’,如果不加强后续管理,小区很快又会变得‘脏乱差’。”旧改办工作人员说,“目前,我市还存在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后续管理跟不上等问题。今后,我们将努力探索建立‘一次改造、长期保持’的管理机制,联合各相关部门落实街道社区属地管理职能,加快推进老旧小区业主委员会组建工作,建立健全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协调机制,避免‘前治后乱’。”
  改善的是环境,凝聚的是民心。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使广大群众的心与党委、政府贴得更近,未来的明珠之城将更加和谐繁荣、充满希望。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