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杨金环暂时不考虑出去务工。“家庭要开支,我们也要生活,这不县里组织百日免费线上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让我们能就近就业,待遇也不错。”杨金环高兴地说。
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为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市农业农村局按照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投入到稳产保供、农民就业增收等工作中,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农民就业增收热情。出台《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两个纲领性文件,明确全市农业农村8大方面39项重点工作,制定了23条含金量高、操作性强、覆盖面广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硬措施,切实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激发农民返乡创业热情。在工作推进上,细化了《蔬菜稳产保供工作方案》《农业企业复工复产指导工作方案》等11个方案,精准稳妥推进各项工作展开和复工复产。
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农民就业增收基础。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落实“一减四增”任务,大力发展花卉、苗木、果木、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重点培育1个5万亩以上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区和2个万亩以上示范片。全力推进已列入省“四个一百”工程的3个农业节水和规模种植示范区、5个规模养殖示范区、6个农产品加工集群和8个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的创建。加快提升15个省级、43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质量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创新农业新业态,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力做好已列入农业农村部“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库”的7类324个储备项目建设。发展物流农业,引进建设一批冷链物流项目,抓好3个物流仓储基地项目;发展集群农业,引进建设一批加工项目,做强260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加工集群;发展休闲农业,依托14个国家级、28个省级休闲农业企业及1个国家级、7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打造10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努力提升农民经营性收入。
全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挖掘农村内部就业增收潜力。扎实推进农村工程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中心村和空心村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补齐全面小康“三农”短板。今年,围绕完成10个市级以上乡村振兴示范区和25个中心村创建、1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厕所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垃圾处理等工程项目,进一步吸纳农村更多的劳动力,让农民就地参与家乡建设,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壮大做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支持引导20家市级产业化联合体、76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46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组织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等联结方式,带动农民灵活就业,更多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同时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推进合作经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开展“三农”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就业增收能力水平。在永清、文安、香河、大城、三河、霸州等6个县(市)启动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200人。疫情期间,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做好培训工作。线上,“云”指导农业生产,建立春耕生产和技术指导服务群,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一对一”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线上培训近万人。线下,市、县农业部门成立了春耕备播技术小组百余个,深入田间查墒情、苗情、虫情,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及时提出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农民生产就业增收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精心打造“门前三包”精品街
下一篇:廊坊开发区“盘活”资源破解停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