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一天,一对母女来找我,妈妈看起来有四十多岁,女儿正在读初中。那她们为什么来这里呢?据这个妈妈说,这个女儿从小就特别懂事,几...
有一天,一对母女来找我,妈妈看起来有四十多岁,女儿正在读初中。那她们为什么来这里呢?据这个妈妈说,这个女儿从小就特别懂事,几乎不让人操什么心,虽然说学习成绩一般吧,但是自己也知道努力,上初中之后,这个孩子也不知怎么的,突然就玩起了游戏,妈妈肯定是不让她玩,本来成绩就不太好,再玩游戏那不就更耽误事儿了吗?但是妈妈怎么管都管不了她,好说歹说,她都不听,跟她着急发火也不管事儿,把她手机给没收了,这孩子干脆就不上学了。当妈妈说到这儿的时候,真的是一脸的无奈,这时候我问了妈妈一句:“你是施了什么魔法,让这么懂事的一个女儿,她有力量能跟你对着干了呢?”这妈妈一听我这么问她,她突然就不说话了。这孩子一直坐在妈妈旁边,低着头摆弄她的手机,听到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确定我不是给她妈帮腔的,于是她就停了手里的活,抬头看了我一眼。我就趁机问她:“我看你玩了这么半天,你玩什么呢?怎么这么好玩啊?”这女孩说了一句:“我的世界。”我又问她:“我不太懂这个‘我的世界’是什么?是一款游戏吗?”她说:“对,是一款游戏的名字。”“那这款游戏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呀?我看它挺吸引你的。”“其实这个游戏也没什么意思,我就是喜欢这个名字。”孩子说到这儿,这个妈妈插了一句:“没什么意思,你还玩的昏天黑地的,连学都不想上了。”这孩子一听妈妈这话,把那脸一别,就不再说话了,这娘俩就又僵那儿了。
听到这儿,我们大家有没有什么感受啊?这个妈妈和女儿的沟通出现了什么问题呀?这娘俩儿几乎不能同频。当然了,这个妈妈的焦虑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孩子刚上初中就有了不想上学的想法了,我们哪个家长不着急呀!可是作为一个妈妈呢,她在和女儿的沟通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她不太擅长去领会这个孩子她要表达的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就是她经常在根本就没有听懂孩子说什么的时候,她就把自己的这个意愿非常迫切的给说出来了。当时我一看,这个妈妈好像有点情绪了,我就说了一句:“妈妈看起来对女儿是很担心的,没关系,咱先不急,咱先听听孩子她怎么说”。这个女孩儿被我这么一鼓励,她就好像心里有很多话要说一样,她也就开始表达一些对妈妈的不满:“你看了吧,我妈这个人她就是这样,我说的什么都不行,平时什么什么都是她说了算,就说玩这手机,我老跟她说,我上不了瘾,我上不了瘾,可她偏偏就是不信。每天我一摸手机,她就跟看贼似的看着我。明明我是在自己的房间里写作业,她非得说我偷着玩手机。我都懒得跟她说话,反正无论我跟她说什么,我怎么说,她都不信。”这个时候我问这个孩子:“那听起来你对妈妈的不满好像并不是因为她不让你玩手机,而是她不信任你,她不理解你,才让你感到特别生气。”这个孩子想了想:“嗯,就是这么回事,我小的时候我想买个铅笔盒,我明明看见一个黑色的变形金刚的,最后我妈妈非得给我选个绿的,她告诉我,我选那个不好看,她选的好看,还有她带我去买鞋,我就喜欢那个蓝白条的,她非得给我买双红的,她说女孩就得穿红的。” 这时候我问妈妈:“妈妈孩子说这些事儿你还记得吗?”妈妈说:“是啊,是有过这事儿啊,那买东西小孩他会选什么呀?那不都有大人帮着选吗?”“哦,原来是这样,那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女儿无论什么事情都是由你这个当妈妈的来替她选择,来替她做决定,是这样吗?”这个妈妈想了想,嗯,差不多是这样吧。我又问这个妈妈,“那你的孩子有朋友吗?”妈妈说:“有啊,有朋友啊,她跟我那闺蜜们的孩子玩的特别好。”这时候女儿又忍不住说话了:“才不是呢,我一点都不喜欢跟他们玩儿,我们院里有一个小朋友,我最喜欢跟他玩,但是我妈就不让我跟他玩,每次她去会朋友带上我,他们大人在一块儿吃饭,我们小孩在旁边玩,其实我们根本就谈不上是朋友。”
当这个孩子说到这儿的时候,我的内心对这个孩子为什么要去网络上寻找这个“我的世界”,已经有所理解,有所领会了。你看生活当中这个孩子她处于一个什么状况呀?从她用的铅笔盒到她穿的衣服鞋子,再到她跟什么样的小朋友一起玩,跟什么样的人可以交朋友可以说,在这个孩子的生活空间里,处处都体现着妈妈的意志,妈妈的意愿把孩子生活填的是满满的,这样一来会弄的孩子她时时处处都很难感觉到她自身的存在,自己喜欢用个什么文具,自己喜欢穿个什么样的鞋子,自己喜欢跟什么样的小伙伴在一起玩儿,这些自己说了都不算数。放眼望去,这孩子一切一切都得是妈妈喜欢的,都得由妈妈说了才算数,那这个孩子他的自我,比如说他的自我需求啊,他的自我意愿呢这些他往哪安置啊?
现实当中,她没地儿安置了妈妈的个人意愿太强大了,完全把孩子给包裹了,让孩子感觉我的世界不是我的,是妈妈的,那人家孩子最后只能跑到网络上去寻找我的世界了。这就是那个孩子说的,我并不喜欢这款游戏,但是我的世界这个游戏名字特别吸引我。
我们再来看这个妈妈,她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用妈妈自己的话说,一个孩子你什么都听他的,那能行吗?当然做父母的你不能事事都听孩子的那叫放任,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涉及的孩子事情完全要由这个父母做主,这个叫控制。这两种比较极端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都会带来影响。那该怎么办呢?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对于什么行为可以允许,什么行为不允许,这个界限问题给予一个关注。比如说这孩子他想鼓捣鼓捣电门玩玩火,这个我们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但假如你家孩子他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文具,喜欢个什么样的衣服,愿意跟什么样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在这样一些行为层面,我们家长是要允许孩子他有一些个人意愿存在的。这样一来呢,孩子的选择就得到了尊重,他会从中体验到一份深深的被认同的感觉,这个时候这个父母认同的可不仅仅是孩子的选择,他所认同的更是孩子自身。我们不要小看这个认同,他向孩子传递的信息是,你是被信任的,你是有能力的,你是有价值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阳光自信的品质,而一个孩子的自信呢就是这么被养成的。有些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呢,容易出现过度保护的行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总担心孩子吃亏,总怕孩子能力不行,他们往往看不到,其实这种过度保护往往会是一种过度侵入,你可能会说我心疼自己的孩子,我侵入什么了?你侵入孩子的成长空间了,当你事事都为孩子筹划,事事都为孩子去主张的时候,这个孩子的个人意愿是被你忽略掉的,因为你极少甚至是不会去考虑我的孩子,他会怎么想啊,我的孩子他有什么样的需要呢?这个时候呢,这个孩子其实处于一个不能被父母理解,不能被父母信任的一个状态。我们观察一下那个青春期表现的特别逆反的孩子们,他们当中的很大的一个部分可以说就处于这种情况。在他的成长过程当中,一直都不能被父母好好的去理解,去加以信任,而这些孩子们呢他在这个阶段啊,他更容易从行为层面上去表达对父母的一种抗拒。比如说我就是不起床了,我就是不去上学了,我就是玩游戏,面对孩子们的这些表达,我们做家长的一般都会很抓狂,会不知所措。可是我们有没有理解到这个孩子他用这么逆反的一个行为,他在抗拒什么呀?他抗拒的正是家长对他的那一份不能理解,但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孩子他也是在借助这样一种行为,在向父母发出一个强烈的请求,请求父母对他给出一份理解,给出一份信任。我们看,一个孩子,他为了能够获得父母对他的理解,他自身付出的代价有多大呀?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当中,经常呢会看到有家长急呼呼的带着孩子就过来了。“老师,你快点给管管,这孩子呀也不知道怎么了,他说什么就不去上学了,天天就抱着那个手机,你跟他说什么,他都爱搭不理的,我是没招了,你看看你怎么给劝劝,让他赶紧去上学,别玩手机了,这样下去,孩子不就毁了吗?”当然,当家长的心情啊,我非常理解,但是当孩子出现了这样的状况的时候啊,你让他单独和这个咨询师工作一段时间,这个孩子就能乖乖的去上学了,这种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咨询师给到孩子一份理解问题不大,可是人家孩子真正想要的是来自父母的那份理解和信任,所以说父母的理解和信任,才是让孩子真正发生改变的开始。(本号内容均无任何实际指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