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催热台州这个“塑料制品王国”,生意太好,一些厂家只做现金客户
市场变化背后,是政府治理垃圾的决心和力度,卖垃圾桶的“升级”成搞垃圾分类的
“真是卖疯了”,符永林这样描述自己的垃圾桶生意。在他的办公桌上,就放着四个“上海版”的迷你垃圾桶。
每天七八辆大卡车排队停在他公司门口,上百个工人24小时轮班生产,但依然没法满足雪花一样源源不断飞来的订单。
面对几十年来最好的生意行情,军人出身的符永林却显得冷静,“还是要有危机感。”
他的下属、业务员罗武军也在经历一场变化,“以前是自己找客户,现在角色反了,客户自己上门,而我们只做现金客户。”
在朋友眼里,他原本是一个“卖垃圾桶的”,现在他成了一名垃圾分类的“讲师”。
而一个工厂背后,涌动的是,在“塑料制品王国”台州,一大批跃跃欲试的淘金者,他们正酝酿新的财富探索,因为在他们看来,“做垃圾桶的发财了,有人一天就接了2000万的单子,这就像一个金矿。”
生产出的垃圾桶没进仓库就被拉走
卡车是在深夜或凌晨到的,一辆接一辆,等到天亮了,叉车会把堆在空地上的一排排垃圾桶装上车。
垃圾桶上,印着“上海”“福州”等字样。它们都用不着进仓库,就会被拉走。
在符永林的九渊塑业公司,这样忙碌的场景已经持续两个多月。“从5月份开始就忙了,节假日都加班,现在是24小时两班倒生产,还来不及。”他这样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他把订单分到了其他几个厂房生产,有的则分给朋友。
符永林专业做垃圾桶十年了,今年是生意最好的一年。而最近两个月更明显。从市场来说,上海占了60%。
他已经分了好几个工厂加工,100多名工人24小时两班倒生产,但依然来不及。他用两个字形容:“卖疯”。
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来,约3000家台州日化企业受益于垃圾分类,线上买家增长近一倍,企业销量同比增长超45%。
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进,给符永林这样的企业,带来了意外的财富。
在办公室,他自己也研究垃圾分类,“猪大骨是其他垃圾,猪小排是厨余垃圾,笔套是可回收垃圾,笔芯是其他垃圾……”
背书一样,他熟知垃圾分类,“我们每个业务员都很懂。”
做了十年垃圾桶,对于市场的判断,符还是比较精准的,哪款好卖哪款不好卖,他看得准,但也有失误的时候。
“真是没想到”,他说,有一款日系的垃圾桶,价格要一百多一个,“去年我觉得没市场,因为太贵了,没想到,政府的决心和投入会这么大,这么高的价格也能卖爆。”
就在前一天,还有一个客户上门来,要求订这款类似的产品,“他要卖到西北去,我就问他,这么贵,运费又高,能有人要吗?”
客户告诉他:“没问题。”
垃圾桶业务员成了政府邀请的“讲师”
“什么时候能发货,能不能快一点,我们等着用。”给罗武军打电话的是一个乡镇的党委书记。他来催货,两万多个垃圾桶。
在礼貌和客气的氛围里,他们完成一场沟通。“现在很多地方环境和垃圾这块都是一把手抓的,地方上都很重视,所以,很多打电话的是乡镇的党委书记。”
十年前,1988年出生的湖南人罗武军来到黄岩,寻找他的生意门路。在这家生产垃圾桶的公司,他做起了业务员。
去年开始,他发现了市场巨大的变化。“以前是自己找客户,现在角色反了,客户自己上门,而且我们还可以挑,现在单子太多,我们只做现金客户。”
变化背后,是政府治理垃圾的决心和力度。
罗武军出差的频率也日渐增多,原来两个星期出差一次,现在一个星期两三次。公司在一些地方政府的招标上面中标后,罗武军要去和政府单位沟通,落实一系列的后续跟踪。
很多省外的乡镇会请他过去,做些培训和指导,“做久了,垃圾分类一块也很熟悉,我会给他们讲应该怎么做,比如和基层政府建议,政策要怎么定,积分要怎么做;和老百姓讲,垃圾应该怎么分类。”他说,就是把这个地方合理有效的经验带到那个地方去。
最近,他还接到不少朋友的电话,“以前你是卖垃圾桶的,听说现在你搞垃圾分类了。”
显然,垃圾分类,正成为一种时尚,影响着更多的人。“大家的观念会慢慢改变。”
罗武军觉得,除了给公司赚钱,自己最大的一种荣誉感,是协助当地政府完成垃圾分类的工作。和他一样,很多销售业务员成为了垃圾分类的参与者、推进者。
不做垃圾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塑料的
因为卖疯的垃圾桶,这几天,符永林的公司,不时有媒体来采访,有的还来拉广告,业务员罗武军也上了当地的电视台。
在有塑料制品王国之誉的台州,有上万家塑料制品企业,每年塑料原料的消耗量高达500万吨,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而眼下红火的垃圾桶生意,正成为当地人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
路桥一个老板一天就接到了2000万的垃圾桶和400万的垃圾袋的单子。“都是供给电商的,我们把其他塑料产品停了,另外又去新开了几套模具。”
在模具之乡黄岩,垃圾桶带旺了模具开发产业,不少塑模公司贴出了新的招人广告。
与之相比,垃圾桶之外的塑料制品正是一个淡季,且利润惨淡。冰火两重天的格局,让很多业内人士跃跃欲试,开始放下“脸盆”“花盆”,去疯狂地开发垃圾桶。
“垃圾分类一搞,在台州,不谈垃圾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塑料的。”7月8日,一名生产塑料花盆的80后老总在朋友圈发了这句感慨。
他配了一张照片,几个身穿时尚名牌的年轻人,围坐着,脚边放着几个垃圾桶,他们在讨论研究怎么样开发垃圾桶。
“金矿啊”,他这样告诉钱江晚报记者。他正在考虑转型,因为,当下,花盆等塑料制品并不好卖,是销售的淡季,利润极低。而眼看着巨大的垃圾桶市场,他很想试试。
他的身边,至少有十几个朋友已经启动垃圾桶的开发。开一套模具好点的四五十万,小的只要二三十万,对于这些深耕多年的中小企业主来说,也并不是太大的投入。
符永林已经看到了这个趋势,“接下来,竞争会很激烈,可能会出现低价的恶意竞争。”他这样告诉员工们,“一定要有危机感。”
对于这个行业来说,速度就是金钱。“新产品前面几个月的利润高,但很快会被模仿,价格就跌了。”
在他看来,在喧嚣之后,只有不断创新,提高品质,才是长久之道。
“我们刚刚开发了三台模具,一台每天能生产几千个新款垃圾桶。”符永林说。
当然,无可否认,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根据住建部要求,接下来一年多时间内,还有46个重点城市也要步入垃圾分类“最严时代”,预计未来五年内,全国的市场都会释放巨大的需求。
“我们都想试试,万一做大了呢。”有80后的老板说。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