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关注 > 时政 > 正文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用勤奋和智慧编织出彩人生——记全国劳动模范、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职工杨普

发布时间:2017-09-22 09:09:04      
摘要:杨普,1983年出生,是石家庄常山股份有限公司恒盛分公司织造车间操作技术员。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岗位上,凭借勤学苦练、勇于创新的精神,成...

杨普,1983年出生,是石家庄常山股份有限公司恒盛分公司织造车间操作技术员。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岗位上,凭借勤学苦练、勇于创新的精神,成长为全国纺织行业的佼佼者。今年刚刚34岁,却已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纺织创新人物奖、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技术标兵、河北省技术状元、河北省金牌工人等奖项和称号,是河北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今年5月22日,又当选为河北省出席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杨普老家在石家庄市栾城区,中学毕业后,为了能在城里上班,有一个城镇户口,她读了两年纺织技校。技校毕业后,她进入石家庄国棉四厂,成为一名挡车工。
        那时,她只有17岁,刚走出校园进入车间,一开始非常不适应。对于刚参加工作时的情形,杨普至今记忆犹新:“8小时一个班下来,巡回路线相当于40公里,那时候的机器噪音能达到180分贝,耳朵总是嗡嗡的,根本听不见别人说话。还没从参加工作的兴奋中走出来,就有些头大了。”不仅这些,机下打结一分钟只能接7个结,断经、断纬也达不到标准,每天上班手忙脚乱,累得筋疲力尽,到了月底还完不成生产计划……
        纺织车间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又不太好,很是灰心。最难的时候,曾想过离开纺织厂,换个工作。

“说到这些,不得不感谢我的师傅。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师傅开导我、帮助我,让我一步步走出‘泥潭’。”回想自己的起步期,杨普非常感念带她的师傅。
        杨普说,每天下了班,师傅就把她和小姐妹们叫到一起,集中授课,讲解机器性能。倔强的杨普想,别的老师傅一干就是几十年,为什么自己就不能。不服输的她决心把技术提高上来。为了练习机下打结,杨普在自己的床铺上挂满了纱线,下班回到宿舍,几乎所有业余时间都在练习。“那时,工友们都开玩笑说,‘谁要是找杨普,不用问,只要找挂满纱线的床铺就行,准是杨普的’。”甚至在谈恋爱时,也是一边谈心一边练习接头。
        苍天不负有心人,杨普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她打结的成绩达到每分钟35个到38个,比部颁标准提高了一倍,在省内同行中名列前茅。
        操作技术水平的提升,让她逐渐有了自信,找到了奋斗的方向。2002年,杨普在石家庄市纺织操作技术大赛中获布机挡车工第一名,被授予“技术能手”称号。此后,凭借精湛的技术,杨普又陆续在省级、国家级同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获得全国劳模、全国“五四”青年奖章、中华技能大奖等多项殊荣。

杨普没有因为自己是技术能手骄傲懈怠,而是向更高的技术高峰攀登。织造设备和原料的不断更新换代,对纺织工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杨普认识到,光靠吃苦是不够的,做一名优秀的纺织工人,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掌握新知识,适应现代化纺织行业发展的要求。
        利用业余时间,杨普先后学习了《棉织基础》《织布工人培训教材》《纺织材料学》等书籍,2004年通过成人高考进入河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通过学习,杨普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加上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工作中如鱼得水。
        杨普说,现在的挡车工不但要了解新型纤维原理,还要掌握微电脑设备的操作技巧,哪一个环节有缺失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先进织布机转速达700转/分钟,这意味着每台机器每多停一分钟就要损失近3厘米坯布产量。为了提高打结速度,用新方法提高打结效率,杨普苦苦思考了一个多月。
        很快,杨普就总结出了“掐头快而挺、搭头绕圈小、压纱拉纱准、动作要连贯”的“机下打结”要领;开发出点梭、滑筘等操作方法,并结合新型织机操作法,提出“双手交叉、主动引纬”的八字引纬法;通过正反两圈手法既实现了张力紧不易断,又解决了传统的“机后断”问题。
        一个个技术上的创新,使挡车工处理停断经速度缩短了19秒/2台车,处理停断纬速度缩短了10秒/2台车,车间班产提高2200米,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500万元。
        在杨普的带动下,如今常山纺织公司的青工们可以完成牛奶纤维、汉麻纤维、天丝、莫代尔、羊绒、甲壳素等新型纤维面料的高难、复杂订单产品,并全部保质保量交付客户。杨普总结的操作技巧也作为新工人入厂的培训内容,成为青工们快速提高操作技能的有效方法。


因为技术过硬,2009年7月,杨普调入恒盛分公司织造车间,负责培训和管理学员。
        在恒盛,设备全部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能否用一流的设备生产出一流的产品,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成为关键。而当时恒盛的员工中,绝大部分是刚从技校走出的新学员,没有任何操作基础和生产经验。杨普感到了肩头的压力。
        “这些学员跟当初我刚入厂时一样,是一张‘白纸’,只能耐下心来,一个一个教,一遍一遍讲。”杨普说。为了让学员们早上车、早顶岗,培训过程中,大到巡回路线怎么走,小到一个处理停台的动作,她都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她坚持做到嘴勤、手脚勤、勤分析、勤总结,对操作中的要点、难点反复讲、不厌其烦地讲。为了让新工早日出徒,她始终坚守在员工培训的一线车间,甚至临产的前一天还在工作。
        对这位80后劳模,工友们用了“敬佩”这个词。“没有师傅,就没有我的今天。”如今已是二组大组长的王丽茜说。她介绍,当时没有教室、没有黑板粉笔,杨老师就把要点内容用碳素笔写在白纸上贴在墙上,以加深学员们的印象。白天她坚持上车示范,在织机上言传身教,晚上和学员们一起挤在宿舍里复习讨论。为了加快进度,她主动要求值班16个小时。经过2个月的强化培训,杨普带的首批学员就上车顶岗了,而且操作技术已经达到能手、优级手水平,试生产的21个高难、复杂订单产品全部按时按质按量交单。
        “要知道,以往培养一名合格的挡车工,要3至6个月。杨普却用了不到两个月。其理念创新,积蓄正能量的能力,可见一斑。”恒盛分公司副经理李双印说。
        2010年,杨普走上值班长岗位,成为公司里最年轻的基层管理人员。她所带领的班组,比学赶超氛围浓厚,挡车工的“优一级手”率达90%。而杨普工作室也获得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中国财贸轻纺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工人先锋号、河北省职工创新工作室等荣誉称号。
        在被问及17年来对纺织业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未来的梦想是什么时,杨普满怀深情地说:“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否则,肯定要掉队。既然选择了纺织行业,就要踏踏实实地当一名杰出的新一代的纺织职工。我的下一个梦想和我所能做的就是立足岗位,不断创新,将操作特长传授给更多的职工,适应性能日益优越的先进设备,实现从简单劳动型职工向技术型、专家型职工的转变,带动更多人才为企业和纺织行业的发展服务,为实现‘纺织强国’梦汇聚更多正能量。”

延伸阅读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