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关注 > 时政 > 正文

治国理政 | 三十年,那挥之不去的河北情结

发布时间:2017-03-16 14:18:30      
摘要:一切伟大,必不掩熹微之光;一切辽阔,必源自大质大朴。有则热帖,昨日火成爆款。名字略显质朴,叫做《这个地方,习近平关注了三十多年》(...
 
 
 
 
 

一切伟大,必不掩熹微之光;一切辽阔,必源自大质大朴。

有则热帖,昨日火成爆款。名字略显质朴,叫做《这个地方,习近平关注了三十多年》。文章有图有真相地回顾了总书记三十余年的“河北情结”。正如开篇所言:2017年的首次考察调研,习近平选择了河北张家口;而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至少到河北考察过5次,次数冠绝全国……一件件往事,一桩桩传奇,钩沉索隐的,是总书记直白无讳的“我对燕赵大地充满深情”的坦荡真意。

从河北,望向中国;从细节,窥视谋略。与其说,这是总书记对“这个地方”的独宠,倒不如说,顺着这个维度,我们从熹微之光中、从大质大朴里,感受到了“总书记治国理政”的脉络、温度、智慧、情怀。

写实的是河北,观照的是中国。

以人民为中心

总书记五赴河北,次次事关扶贫。在河北,习近平最先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先提出“坚定信心、找对路子”,最先提出“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最先提出“功成不必在我”。扶贫,固然是因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更因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有人说,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说到底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把人民放在心上,把最需要关心的人留在眼底,这是政治立场,亦是发展动力。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准绳,是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新思维。

倚重全面深改的伟力

自古燕赵就是“京畿要地”,而全面深改则使得燕赵焕发出新生之力。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高铁、高速改善明显,打通了1400多公里断头路;污染治理上,协同意识日益增强;产业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从北京天津引进项目12716个、资金11423亿元……谋改革、促发展,工业转型、雾霾转身,以新常态考量新政绩,以新方位引领新进取。

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河北爬坡过坎、跨越提升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河北发展问诊把脉。比如在冬奥议题上,总书记说,“崇礼的定位要搞清楚,就是不要又搞成一个大而全、无所不包的大都会。”今年初,总书记来张家口考察后,最初预估为每年3000万人次的旅游规模,最终修订为——到2030年的旅游规模为700万人次,2022冬奥之年则只有470万人次。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变化,深刻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等治国理政重要思想。

胸有千秋梦想

2015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知之深 爱之切》,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的讲话、文章、书信,以及3篇回忆文章。离开河北多年,却始终清醒于河北的问题和症结——是为知之深;折返河北多次,仍始终惦念河北的愿景与明天——是为爱之切。出门不封路,四菜就一汤。“他始终把河北装在心中,就像他始终把全国人民装在心中”。有了撸起袖子的总书记走在前方,更有千万燕赵儿女奋楫劈浪。河北有河北的梦想——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努力走好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中国有中国的期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

透过“河北”这滴水,照见了整个中国的奋力前行之势。岁月奔涌不息,征程从未止步。今日之河北,不只是“中国之河北”、“亚洲之河北”,更与世界命运共同体声息相闻。沿着总书记的“河北情结”顺流而上,追本溯源的,是他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

这个地方,习近平关注了三十多年;三十年挥之不去的,是他对燕赵大地的深厚情结。

延伸阅读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