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找准定位,对接互补,加快补齐发展短板
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推进产业升级转移,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搞好与京津的精准对接、深度对接,加快补齐发展“短板”,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所在。
——聚焦产业转移。2015年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活动中,我市一次性签约合作项目37个,投资1685亿元,居全省第一位;2016年组织的“全国工商联民企入冀”系列招商活动,我市签约合作项目91个,项目总投资2158.37亿元,拟引进资金2071.97亿元。据统计,2014年以来,我市累计引进京津资金1219.6亿元,引进项目583个,万库标杆万库大数据平台、京东集团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京东方触控一体化显示模组、微软游戏创新中心、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香河机器人产业港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以“大智移云”为特征的信息经济已经成为加快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和引领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聚焦园区建设。在协同发展中,我市特别加强与京津合作共建园区,正在抓紧推进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北京亦庄·永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京冀通航产业园、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固安合作园等一批合作共建园区建设,其中,北京亦庄·永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省政府批准,惠买在线、行有恒等首批7个项目已进场施工,签约项目29个,储备项目达到150个。
突破——身处其中,受益其中,协同发展得民心惠万众
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全盘活。作为京津主轴上的重要一环,廊坊身处其中,受益其中。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2016年以来,我市开展“京津冀文化联动”系列交流活动11次,强力推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
北京新机场开工建设、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获批;廊沧、京台高速建成通车,廊涿固保城际、京霸、京唐、平谷线等铁道交通和唐廊、津石高速公路铁路等加速推进;京津冀公交“一卡通”实质运营;北京五中、八中分校落户廊坊……
廊坊与北京在交通、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养老等方面深度拓展,最终落脚点在改善民生。
今年2月4日,通州区、武清区、廊坊市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发展框架协议,三地全面协同合作正式拉开帷幕。今后,将从加强顶层谋划和规划对接、建立三地交通规划对接机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提升产业协作水平等方面开展对接合作,助力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为我市在全省率先走新路、努力走前列带来了难得历史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廊坊将会在协同发展的大路上不断乘势而上,奋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