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细化燕郊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加快4个街道办、1个公安分局、4个派出所筹建工作;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上档升级,尽快完成3个省级园区优化整合,引导扶持区中园及孵化器加快发展,为三河后发跨越提供强大的产业发展平台。
加大政策扶持。组建三河市科技产业引导基金,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对排名前100位的工业企业按纳税比例进行奖励,鼓励工业企业搞技术创新研发和建设工程技术中心;对企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驰名(著名)商标、百年老店(百年老字号)、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软实力代表进行奖励,提升企业竞争力;依托清华、北大、浙大等知名高等院校对500名民营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对三河市十大职业经理人进行评选表彰,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制定出台鼓励发展楼宇经济、引导燕郊产业“退二进三”的政策规定,打造产业转移平台。
加强对企服务。开辟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全力压缩审批时限;对重点项目严格实行市级领导分包制度,明确分包领导、牵头单位和具体责任单位,定期进行调度会诊,确保项目无障碍推进;建立领导干部定期联系企业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占地、市政配套、用工、资金等问题,为项目顺利建设、及时投产、迅速达效奠定基础。
深化央企合作。加大央企总部的对接、引入、建设力度,积极引进中国华冶、中冶管廊两个二级总部,推动中冶国家焊接中心、国家钢结构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有色金属交易中心等国家级检测平台早日在三河落地,进一步强化与中国中建、上海康恒等企业的深入对接,切实为央企进三河搭建有效载体。
2016年,三河市参加省集中开工仪式项目8个,总投资69.8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8.8亿元。分别为岩峰高新产业园(云计算基地)项目,年产1200万件电子元器件组装项目,年产2200台(套)大气污染治理系统项目,年产800台输送机、20台(套)轧制机、40台(套)辊道冷床项目,安邦保险燕郊后援中心项目,养生、养老设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中国燕郊物流城商谷三号项目,年产100万只LED商业照明灯具项目。
同时,除以上重点项目外,三河市还自行谋划推进了11个重点项目,包括中国智谷·中美欧(燕郊)生态科技产业园项目,宝供物流城项目,天洋创新中心项目,地质矿产资源和超硬材料研发中心项目,清华科技产业园项目,碳纤维改造项目,北影中产影视文化产业园项目,呼叫中心项目,中国银行中小企业撮合中心、大数据中心项目,中国现代化供热绿色产业园项目,歌华多媒体信息终端项目。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