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是特殊行业,进入这一行,就意味着牺牲奉献!”“务林人的大局就是必须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观念,久久为功、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采访中,塞北林场务林人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打动着记者的心。他们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依靠久久为功的信念、依靠坚韧的意志品质,最终铸就了横亘在坝头的“绿色长城”。如今的塞北林场人,正在贯彻总书记指示,弘扬塞罕坝精神,为河北绿色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记者手记
塞北林场已成为矗立坝头的“绿色长城”。
距离张家口市塞北林场直线距离约100公里的地方,是内蒙古自治区浑善达克沙漠。塞北林场组建之前,来自西伯利亚的冷锋裹挟着沙漠的黄沙,一路南下,造成京津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胸怀“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为当地增资源、拓财源”的大局意识,肩负着“誓还绿水和蓝天”的历史使命,塞北林场项目正式启动。经过18年的苦干实干,塞北林场在东西长255公里、南北宽33公里的坝头沿线筑起了一道乔灌木结合、多层次立体化的京北生态屏障。
塞北林场场长程文秀给记者介绍林场资源分布情况。
拱卫京津,誓还绿水和蓝天
多年前的沙尘暴应该还深深留在大多数人的脑海中:黄沙漫天,遮天蔽日。浑善达克沙漠便是“元凶”之一。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塞北林场首任场长李宝金老人感慨万千:坝上海拔一千五六百米,张家口海拔800米,北京海拔50米,风沙袭来,一路没有阻挡,顺势而下,愈刮愈烈,坝上好多地方也出现了荒漠化的迹象。“解决风沙问题就是在坝头栽树,林场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不能让沙进人退,一定要筑起一道坚实屏障,为京津阻沙保水,这就是我们的大局!”
18年过去了,这样的大局观在塞北林场人心目中一直没有改变。站在林场工程高地,放眼望去,一道道线条明快、层次分明的工程林,覆盖着绵延起伏的山峦,万顷临海,碧波翻涌,成片的工程林彼此相连,伸向远方。一道绿色“长城”横空出世,横亘在京津的北部。
到目前,塞北林场在方圆约15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栽种了上百万亩、近2亿株的绿化带。风速降了、沙尘天气少了、水土流失侵蚀模数小了、无霜期长了……塞北林场人不懈的坚持,已化作老百姓切切实实的感受。
2008年种下的油松已经长到三四米高。
在塞北林场赤城分场马营乡营林区,看着自己亲手栽种的树苗已经长成三四米高的大树,赤城分场副场长王海江难掩内心的激动:“种树等于修水库,一片林子就是一座水库。以前这地方就是一片黄沙砾石,现在已经成为了水源涵养地。顺着这个山沟往下走,就是云州水库,它是北京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我们的林子真正为京津阻挡了沙源,涵养了水源。”
久久为功,一茬接着一茬干
8月28日,学习宣传河北塞罕坝林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塞北林场现任场长程文秀受邀参加。“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作为务林人备感振奋、深受鼓舞,这也是塞北林场努力的方向。我们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弘扬塞罕坝精神,牢记使命、扛起责任、艰苦创业,更加坚定自觉地践行新发展理念,更加坚定自觉地履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责任。”程文秀说道。
站在燕山山脉大马群山上,环顾坡梁和沟壑,落叶松、云杉、樟子松、桦树正茁壮成长,到处是浩瀚的林海。林场营林区相互连接,点、块、片连成一个个绿化带,构筑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务林人的大局就是必须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观念,久久为功、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程文秀说。
塞北林场赤城分场。
塞北林场成立之初,就抱定“人可变,规划不能变”的理念。到现在,程文秀已经是第三任场长,依然照着最初拟定的规划在一步步努力。“林场建设一直坚持‘四高’原则,即规划高标准、施工高质量、建设高水平、实现高效益,18年来,这样的理念一直没变。”
按照重点工程出示范、一般工程保合格、整体工程上台阶的要求,塞北林场已经打造出沽源县南厂、西坝、南滩、冰山梁、九龙泉和崇礼区桦皮岭与羊草沟、赤城县马营、尚义县环县城、万全县高速通道等10个10万亩高标准工程区。
牺牲奉献,白头也要绿荒山
“林业是特殊行业,进入这一行,就意味着牺牲奉献!”这是程文秀常讲的一句话,也是对塞北林场务林人工作的朴实诠释。“我们做的是一个吃苦的行业,而且可能几年看不到成效,大家都是舍小家顾大家,靠意志、靠品质奋战在造林一线,这就是我们务林人的大局观。”
塞北林场的工程区都在坝头沿线的深山老岭,上下落差大,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这样的区域造林非常困难。在塞北林场,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栽活一棵树比拉扯一个孩子都难”。为此,塞北林场人常年累月坚守在大山深处,每年十月十五一过,就深入实地,一沟一沟规划,一坡一坡设计。大地解冻后,在大山脚下搭起帐篷,和施工队同吃同住,一坑一坑验质量,一苗一苗盯栽植。一年365天,有200多天都是在造林一线度过的。爬山上梁,风餐露宿,都是务林人的家常便饭。
塞北林场造林人。
场长程文秀自2005年担任副场长后,足迹踏遍塞北林场工程区的每一个角落,从未休过节假日。在最忙碌的雨季,一壶水和几个烧饼、一块咸菜就是一天的干粮,因此很早就落下胃疼的病根。总工程师张德军,时常奔波在颠簸坎坷的造林路上,身体多次受伤,腰椎间盘突出动手术,至今行走仍步履蹒跚……不论是总场、分场领导,还是技术人员、工人,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当看到曾经工作过的一道道山梁、一条条沟壑,都已披上了绿装,那种心头的喜悦和成就感也只有他们自己能够体会得到。
“绿了荒山白了头,誓还绿水和蓝天”,多年吃苦耐劳、摸爬滚打锤炼了塞北林场务林人精神和意志,他们正在林场建设一线奏响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的最强音!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