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立霞
个人简介:齐力民,男,39岁,中共党员,廊坊市救助管理站站长。1996年参加工作,2000年调入廊坊市民政局工作至今,曾先后被授予“第三届廊坊市五四青年奖章”、“幸福廊坊最美追梦人”以及“文明标兵”等殊荣。
他们24小时值班,他们昼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他们很少陪伴在自己的亲人身边,他们却将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陌生人视为亲人对待,他们只为能尽快帮那些陌生人找到回家的路,他们,就是廊坊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近日,记者采访了廊坊市救助管理站站长齐力民,让我们跟随齐站长的讲述,了解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救助站副站长亲切与孩子沟通
爱心、细心、耐心,他们是保姆
接待询问、核实甄别、安排食宿、查询亲属、护送返乡,这就是管理站工作人员每天必须做的事情。齐站长告诉记者,站里的求助人员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在站求助,这类人多为乞讨人员,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通过和这些人聊天了解其基本情况,然后根据当事人意愿,帮助其购票返乡;还有一种是站内滞留人员,这类人多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他们或是智力障碍、或是精神异常,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大部分时间也多花在这部分人身上,因为这些人很难说清自己的姓名、住址。
“这是一项非常需要爱心、细心和耐心的工作。”齐站长说,来救助站求助的人,都是特别需要帮助的人,所以求助人员来站时,齐站长和同事们都是先从一杯水,一张笑脸,一句问候开始,及时并妥善地为求助人员提供帮助。遇到行动不便的人员,齐站长也是身先士卒,主动上前搀扶,甚至有时背着求助人员下车。说他是一个站长,更不如说他是这些求助人的保姆。
2012年的一个冬天,救助站接到群众报案,在在九州镇附近雪地中发现一名露宿街头的流浪老人,齐站长立即带着同事们开车前往40里外的现场。看到蓬头垢面、衣衫单薄的老人坐在被大雪覆盖的垃圾堆里瑟瑟发抖,齐站长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他不顾脏臭,二话没说就把老人抱上了救助车。到了救助站,齐站长亲自为老人脱下塞满垃圾废品的破旧棉袄、剪下粘在一起的头发、胡子,洗去身上多年的污垢,换衣、喂汤喂饭、安排住宿。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根据老人提供的信息联系查找家人,最终将老人送回保定原籍。
根据蛛丝马迹查找信息,他们堪比侦探
由于求助的人来自全国各地,救助站的工作人员练就了一身特殊的本领:根据口音辨别家乡;由于救助站工作人员为了能帮他们找到回家的路,每天不停的打电话,通过各种途径查询,他们几乎掌握了全国各省、市、县的地名。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就像侦探一样,通过口音、一个大致音同的地名等这样的蛛丝马迹,帮助无数求助人员找到了自己的家和亲人。
2014年,救助站接到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由于患有精神疾病,孩子说不清自己的姓名和住址,救助站只好先把孩子送到精神病医院进行治疗,与此同时每天保持和孩子聊天,希望能从孩子嘴里得到有用的信息。终于有一天,孩子说自己是邯郸人,姓“骈”。齐站长和同事们就是利用“骈”姓的少见,最终,为孩子找到了父母。
同年9月份,一位叫陈兰芳的老人被送到了救助站。这位老人虽然智力正常,但由于不是本地人,在言语上无法沟通,庆幸的是,老人能写出自己的名字,但其他的信息,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则一无所知。虽然语言不通,齐站长和同事们还是坚持和老人聊天,希望能在沟通中抓住一丝的机会。根据多年的经验,齐站长通过口音辨别出老人应该是南方福建广东一带的人,然后根据老人提供的大致音同的地名,从户籍网上查找叫“陈兰芳”人。功夫不负苦人心,经过多天的辛苦付出,齐站长和同事们帮助老人找到了家。
在外人看来,通过求助者的口音和只言片语就能为他们找到家,这似乎对齐站长他们来说轻而易举。其实,这看似简单的背后是齐站长和同事们的百倍艰辛和付出。“有时,为了帮他们找到家,我们可能要打上百个电话,查询成千上万条信息。”齐站长说,救助对象每提供一丝线索,他都要进行大量的核查、排查最终确认身份,寻找家人。如在寻人网上,他对比上万张寻人照片帮助崔凤云、韩大芬找到了亲属;从流浪老人高建华、龚俊海、元广兴堆积如山的破旧物品中找到了家人的信息。
对求助人员,他们更像亲人
每天接待求助人员,打电话、上网查询为他们找到家和亲人,这样的工作似乎和危险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可事实上,由于求助人员的特殊性,他们也会受到伤害,如可能受到患有精神异常人员的突然攻击、被经常生活在垃圾堆里的流浪人员身上所携带的病菌感染,但齐站长一直告诫同事们:“这就是他们特有的行为状态和表达方式,也正是我们工作的特殊性,必须懂得理性面对。无论如何,爱的天平不能有半点倾斜!”
2011年6月份,救助站救助一名患老年痴呆症走失的老人,入站时,老人无法说出姓名及家庭住址,自理能力极差,虽然将老人安排在带有卫生间和洗浴间的特管房间内居住,但老人还是经常会将大小便拉在身上、床上、地上,有时更会像小孩一样弄得床上、地面、墙面到处都是,大夏天的房间内臭气熏天,齐站长带头为老人洗澡、换衣、换洗被褥,清洗房间、墙面、地面,并将老人列为重点照料对象,坚持每半小时查房一次,每天按时帮助老人洗澡、如厕、喂饭,就这样照料了老人三个多月,最终利用公安、乡镇街道、新闻媒体及网络寻人等多种寻人方式查找到了老人亲属,让一家人得以团聚,老人的亲属更是送来了锦旗,以表达感激之情。
说起这些,齐站长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工程,一定要带着感情做好。将心比心,如果是我们自己的亲人需要救助,是不是也希望有人能够不遗余力的提供帮助。
对家人,他们一直“隐身”在线
从2000年调到民政局工作至今,十五年来,齐站长从没有休息过。齐站长说,自己爱人的老家是内蒙的,由于工作忙,结婚十多年了,只陪着爱人回去过两次。
而说起孩子,齐站长更是内疚,“从来没有接送过。”齐站长说,不光接送不了,就连家长会,也是孩子的奶奶去开。有一次,学校又要开家长会的时候,孩子的老师还特意制订了一条规矩:奶奶不许开家长会。
“我的爸爸天天总是忙的,就像隐了身一样。”这是齐站长孩子写的作文:《我的爸爸》。看到作文的那一刻,齐站长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
“我也爱我的家人,也希望能多陪陪他们,越是这样,我越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任,因为他们:那些求助的人和他们的家人,也希望能团聚在一起。”
相关热词搜索:我要
上一篇:那些年,被妈妈“骗走”的压岁钱